走进不科学_第10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5节 (第2/2页)

是给定初始和边界条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从而由已知初始时刻的大气状态预报未来时刻的大气状态。

    ??也就是假设有一个闭合的方程组,里面有各种气象要素变量以及这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a/at)。

    ??只要能够测出或者计算出各种变量的值——例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风速等,就能够计算出这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也就能够算出来下个时间点这些变量的值。

    ??如此往复,就能做天气预报了。

    ??但因为a/at是微分,要想用差分代替微分,其积分步长不能太长——因为观测大气的数据有误差。

    ??一旦积分时间足够长,就会导致这些误差被无限放大,所做出的天气预报也就不准确了。

    ??这些内容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因此很快。

    ??老郭便了然的点了点头,并且在纸上写下了部份大气波动方程。

    ??眼见老郭能跟上自己的思路,徐云便又继续说道:

    ??“郭工,您是个聪明人,所以想必您也已经猜到了一些情况。”

    ??“那就是想要把数据采集量翻十万倍,单靠人工采集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使用某种设备。”

    ??老郭点了点头。

    ??这其实也是部分领导反对询问徐云的原因之一。

    ??除去那种人数翻十万倍的取巧类答案,想要完成这个步骤,必然需要一种全新仪器的配合。

    ??指望徐云这么个海归掌握这类技术,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随后老郭犹豫片刻,试探着问道:

    ??“韩立同志,莫非你所说的设备,是指气象卫星?”

    ??大概在一年多前,海对面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的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泰罗斯1号在700千米高的近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了1135圈,运行时间78天,共拍摄了云图和地势照片22952张,对气象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助力。

    ??从那以后。

    ??气象卫星的概念便进入了各国视野内。

    ??在老郭想来。

    ??能够大幅度增加数据获取量的仪器,应该也只有气象卫星了。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

    ??徐云轻轻摇了摇头,否定道:

    ??“当然不是,气象卫星在大范围网格上或许能起到不错的信息辅助效果,但对于小范围的气象预测来说却很困难。”

    ??“实际上,对于气象系统来说,风速、湿度、压力除了直接检测方式外,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可以‘捕捉’到它们。”

    ??“另一种方式?捕捉?”

    ??老郭下意识一呆,忍不住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

    ??过了片刻。

    ??轰——

    ??他的脑海中骤然划过了一道闪电。

    ??这道闪电令他头皮发麻的同时,也忍不住猛然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韩立同志,你你说的莫非是……”

    ??徐云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

    ??“没错,多普勒效应。”

    ??……

    ??第530章 历史:我要加速啦!

    ??“多普勒效应?”

    ??听到徐云嘴里冒出的这个词。

    ??老郭整个人顿时一愣。

    ??作为曾经在国外留学多年的物理学家,老郭对于多普勒效应自然谈不上陌生。

    ??这是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一种物理现象,说白了就一句话:

    ??物体辐射的波长会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例如当站在原地,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的声音比原来高。

    ??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比原来低,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