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4节 (第2/2页)
??这是对cern全体都有益的事情,也就是卡洛·鲁比亚在立场上肯定是偏积极的。 ??加之侯星远多半又给卡洛·鲁比亚许了些其他条件,例如潘院士所说的优惠——这玩意儿大概率指的是工程报价。 ??虽然工程基建的利润肯定不如搞仪器设备那么多,但在fcc的总支出方面却必然是大头,毕竟总长100千米的地下设备呢。 ??以侯星远中科院院长的身份,在这方面许诺一些优惠还是很轻松的,并且徐云毫不怀疑兔子们还有的赚。 ??难怪徐云从刚才就没见到卡洛·鲁比亚呢,合着是跑后台去和侯星远暗搓搓的开小会去了…… ??想到这里。 ??徐云毫无征兆的叹了口气。 ??虽然靠着cern或许能渡过这次难关,但说到底还是自家得有一台加速器啊…… ??随后他又看了眼身边的杨老,心中有些感慨。 ??当年华夏曾经计划搞一台超级粒子对撞机,也就是cepc。 ??但在讨论的时候,却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 ??在支持cepc的业内人士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以及丘成桐先生。 ??反对的代表人物则是杨老。 ??那时候杨老写了篇《华夏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文章,用七条理由反对了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先生的看法。 ??当天上午王贻芳院士在看到文章后。 ??便写了一篇名为《华夏建造大型对撞机,今天正是时机》的文章反驳。 ??客观来说,双方其实都有理。 ??杨老的理由很直白: ??cepc的量级是100tev+,那里是公认的能级荒漠,现实也不是小说,很可能投入2000亿啥都找不到,把2000亿投入教育显然更加划算。 ??而王贻芳院士的意见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国内不是拿不出2000亿资金,如果整顿经费猫腻,五年最少可以腾余1500个亿出来,国家出500亿就行了,这种国之重器谁都不能保证有用,但不能不有,没这东西就真的一点可能都没了。 ??总而言之。 ??因为意见上的分歧,导致杨老和王贻芳院士现如今关系极差。 ??同时国内不喜欢杨老与不喜欢院士的网民又大有人在,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网民藉着支持某方的理由,大肆去攻击另一方。 ??其中杨老的抗压能力要好点。 ??毕竟他遭遇的非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时已经94岁的杨老也不怎么与外界接触,眼不见为净。 ??可王贻芳院士这些年是真不太好过,他那时候正值研究生涯巅峰,没少参加各种会议和接受采访。 ??好在去年他带领了大亚湾团队完成了中微子振荡矩阵角的测量,这是现实中迄今为止华夏本土物理界对基础物理做出过的最大贡献,才勉强算是回转了部分口碑。 ??只可惜这个成果的壁垒相对有些高,很多人并不知晓这件事儿。 ??两位院士都有能力,也都一心倾心于科研,两人如今僵硬的关系着实令人遗憾而又惋惜。 ??实际上不仅是科研领域。 ??网文作家里头,就不乏头部作者却闹得很僵的例子存在。 ??只能说人终究是有喜恶情感的生物,两个能力强的人未必就能看的对眼。 ??而另一边。 ??在潘院士来到身边后。 ??卡洛·鲁比亚爽朗一笑,主动与他握起了手: ??“嘿,潘,我们有几年没见了吧?” ??潘院士笑着回了个礼: ??“有六年左右了,鲁比亚先生。” ??卡洛·鲁比亚到达蓉城的时间比较晚,当时负责迎接他的是侯星远和科院的另一位老牌院士,潘院士并没有亲自到场。 ??所以眼下的这次握手,还是二人在数年来第一次面对面的碰头。 ??松开手后。 ??卡洛·鲁比亚看了眼远处的铃木厚人,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 ??“潘,你们的工作人员已经把lhc的信号引入到了后台,你随时可以发布启动指令。” ??潘院士脸上恰当的浮现出了一股感激。 ??这股感激有部分是逢场作戏,不过有部分也是真心。 ??虽然cern的入场严格来说只是一次互利的交易。 ??但对于卡洛·鲁比亚个人而言,做出这种决定还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