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节 (第2/2页)

?这里的踏出一步并不是指发明微积分,而是一种思路上的暂时性应用。

    ??毕竟单靠一个杨辉三角是没法鼓捣出来微积分的,需要一定的数学积累才行。

    ??更关键的是。

    ??这种数学积累指的还不是个人积累,而是整个数学界、整个时代的积累,是一种质变的升华。

    ??因此徐云也没打算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更别说他和小牛的关系还不错,好歹是个酒肉朋友来着。

    ??视线再回归原处。

    ??在骤然发现了一个新领域后,老贾和韩公廉等人表现出了相当浓郁的兴致。

    ??毕竟这年头,这种团队攻关的情况太少见了。

    ??只见几人或在讨论思路,或直接上手进行了数据测量。

    ??比如刘益的手里,此时便出现了一个很原始的工具:

    ??曲尺。

    ??说道曲尺,就不得不先说另一个概念了:

    ??角度。

    ??华夏古人在其漫长的科技实践中,其实很早形成了抽象角度概念——这里的早字,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但遗憾的是。

    ??他们并没有以此为发展,建立相应的角度精确计量。

    ??注意。

    ??是精确计量。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到明朝,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角度概念,方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他和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给出了角的一般定义,描述了角的分类及各种情况、角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对角与角进行比较。

    ??从那以后,360度的分法才正式出现在华夏数学界的认知中。

    ??而在此之前。

    ??华夏一般只有两种粗略的角度计量方式。

    ??第一种非常简单,就是只按钝角和锐角划分,用到的字是倨和勾。

    ??倨表示钝,勾表示锐。

    ??倨勾中矩,就是直角。

    ??而第二种就比较复杂了。

    ??它和测量方位有些类似:

    ??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加上了十千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八卦中的乾、坤、艮、巽组成二十四个特定名称,用以表示角度。

    ??也就是说每个名称大概是十五度左右。

    ??不过很奇怪……甚至可以说至今都算是个未解之谜的是……

    ??古代的华夏先贤,其实是知道360这个概念的:

    ??先民在进行天文观测时,所采用的分天体圆周,其实就是365+1/4度的分度体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已经无限的接近于360度方法了。

    ??奈何遗憾的是。

    ??在天文之外的其他测量角度的场合,先民们压根不使用这一体系。

    ??因此。

    ??这种分度方法对华夏角度计量的建立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在一些营销号嘴里你会看到什么“华夏其实才是第一个定义360度的民族”的说法,其中用到的就是天体分度体系。

    ??很遗憾。

    ??后面半句话没问题,但整句话是错误的。

    ??或者举个现代点的例子,应该就更能明白怪在哪里了:

    ??这大概就有些类似21世纪,有个科学家正确的解析了高维空间的概念,但他不把这个概念用到科研上,而是拿来做成了小说和电影某类基础设定。

    ??偏偏这套设定还被很多电影沿用了,所以几乎地球上的每个普通人都听过这种设定。

    ??但在科研界,所有人仿佛都忽视了这个设定一般,只去钻研各种低效率的理论。

    ??这确实一种很奇怪的情况:

    ??因为天体圆周也是通过列圆方式确定的,以先民们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这回事才对。

    ??因此在后世的一些民科圈里,有些人就提出了一些神神叨叨的猜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