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才不禅位[三国]_分卷(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5) (第3/3页)

,削则削,是以刀削简牍,削是改动,笔是增添,古时官吏随身佩戴笔袋,内盛刀笔,人们便称之为刀笔吏。这样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写字都很辛苦,体力活啊。

    ??《风俗通》中记载汉代在五月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或五色缕。据说用它可以驱瘟病,除邪、止恶气。看到这个记载,感觉很好玩耶。

    ??端午的主角粽子出现时间的设定我改了一下。实际上,它虽然在东汉就已出现,但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就是普普通通的粟和黏米粽子。

    ??可能有些小天使不懂为何当初讨伐董卓的诸侯中有刺史、州牧、太守还有济北相鲍信。官职大小应该是这样的,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最小。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焉建议废史立牧,在郡太守之上废除刺史,设立州牧,为中两千石,高于郡守和国相。州牧是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又管军,又管民,有管官,自然也是郡守和国相的直接上司。有些强势的刺史,虽然无州牧之名,已经有州牧之实。反正在现在这个时间线上,此时州牧只有3位。188年开始,也就是刘协即位上一年发生的事情,灵帝以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本文中黄琬的官职改动了。

    ??第46章 边关反叛

    ??袁绍檄文和孙瓒奉诏讨伐袁绍的消息几乎是同步传到各地诸侯的耳朵里。

    ??有人义愤填膺,上表朝廷要去讨伐逆臣袁绍。有人嗤笑一声,袁绍的野心真大,将清君侧、杀吕布迎救幼主的檄文移交上级并上表朝廷,揭露袁绍野心以表明忠心,但绝口不提主动讨伐袁绍之事。也有人犹疑不决,比如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和北海太守孔融,还在秉持观望的态度。

    ??素有野心的豫州刺史、兖州刺史和东郡太守这三位北方诸侯却立即响应,也到处发讨伐的檄文并开始调动旗下的兵马。

    ??消息传到洛阳,朝廷上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主张杀吕布平息诸侯怒火、要陛下封袁绍为冀州牧以示安抚的上书像是雪花一样飞到刘协的案上。

    ??一群蠢人,这时候若是示之以软弱,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反叛气焰!景帝杀晁错的例子难道不记得了吗?刘协冷笑,横扫桌面,将这些文书给扫到了地上:这些人在朝堂上,连句狠话都不敢对吕布说,上表的时候什么五马分尸、大卸八块倒是写得利落。

    ??宫人们见他发怒,不敢上前去捡落在地上的文书,也没人敢接话。还是侍卫许褚上前跪下,劝诫道:陛下息怒。

    ??阴阳怪气的,还引经据典指责朕对袁绍严厉的态度,一群看不清的蠢人!刘协仍在生气:身为臣子却不知道给天子分忧,养他们何用!

    ??但不管如何生气,对于诸侯的兵马异动,朝廷必须得有所反应。第二日,早朝上几乎是吵翻了天。吕布抱着胸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刘协也在冷眼旁观,坐在皇位上将下面人的嘴脸看得一清二楚。

    ??报边关告急!忽然传来的边关军情打断了早朝的争论。

    ??边塞的传令兵举着加急文书,一路狂奔过来:南匈奴反叛了,杀了新上任的并州刺史,云中、朔方、定襄、五原四郡沦陷,太守皆被杀!

    ??吕布高大的身板晃了一下,急忙问:到底怎么回事?你细细说来!

    ??云中、朔方、定襄、五原四郡位于并州的北部,和南匈奴、鲜卑及羌人毗邻。自建郡以来,就一直饱受胡人的骚扰侵略,所以才造成了这些郡县彪悍的民风。边塞全民皆兵,乡里俱修建深壕,郡县自不必提,修筑了厚厚的城墙抵御外敌入侵,怎么会忽然就沦陷了!

    ??回禀将军,鲜卑、乌桓和匈奴人联手了,城里的胡人打开了城门,和他们里应外合大肆屠杀抢掠我们汉人!我们并州刺史在外带兵平叛黑山张燕军,返程的时候马疲兵乏,遭到他们大军包围。那传令兵显然是长途跋涉累到了极致,此时再也支撑不住,哽咽着说完所带五千人马皆被杀,并州刺史也不幸身亡,就晕了过去。

    ??满朝皆惊。自从三十八年前汉朝击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南匈奴则成为汉朝的藩属后,已经再没发生大城相继沦陷的事情了。

    ??一文臣面有悲色:鲜卑、羌人和南匈奴一直掠夺边塞,但从来没一起联合攻陷城池过。许是冀州和幽州的战争让他们觉得中原纷乱,于是想要钻空子,从我们大汉身上撕下血淋淋的一块肉来。

    ??有人愤怒道:陛下,匈奴人果然是反复无常,竟然又叛乱,羌人和鲜卑狡诈,当立即派兵增援并州,晓以颜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